物技术产业泡沫的前世今生
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命科学̷̷无论如何称呼都离不开实验仪器,实验耗材,实验仪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领域给人的印象既“高端大气上档次”又“低调奢华有内涵”。这个领域的从业人员不是生物学教授,就是分子生物学博士。他们一定是在生化危机中保护伞公司巨大地底实验室里每天摆弄那些白花花的仪器和默默的研究一旦泄漏就可能毁灭世界的超级病毒。然而现实是赤裸的,早在病毒被发现(1899年)之前,早在人类知道地球是圆的(公元前5世纪)之前,咱们的老祖先们就开始利用生物科学改变世界了——距今12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革命又被称作农业革命,就是理论上人类最早开始使用生物技术的时间,这一时期也可以被看作生物技术迎来了首次黄金时代。新石器时代革命中的农作物耕种行为完全符合我们之前提到的对生物技术的定义“利用生物技术体系来生产或制造产品”。而千百年前古人使用简单生物技术,喂饱了更多人口,直接造就了当今的人类世界。早期各文明中出现的耕种酿酒都算是生物技术应用
然而大家也不必失望,生物技术起步早,但发展慢。当今人们所理解的生物技术其实是从1971年保罗伯格的基因拼接实验取得成功开始,距今为止发展也不到半个世纪。正所谓“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在尚未过半百的生物技术领域,新技术,新药物,新疗法,新人物,新公司层出不穷。如同所有新兴热门产业或行业会产生泡沫一样(1991-2001互联网泡沫和2008年金融信用泡沫),各个生物科技新贵们在各自擅长的技术领域大展拳脚的同时,生物技术产业内也掀起了一股疯狂的并购(M&A)热潮。并在刚过去的3月底达到了巅峰。对于这个问题舆论上还真没有一个定论,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昆腾厂家准备从三个角度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角度一:制药业巨头
众所周知,跨国制药巨头例如诺华,罗氏,辉瑞,默沙东和赛诺菲等,哪一家不是财大气粗,有钱任性。例如诺华去年的总销售额就达到了恐怖的580亿美元,净利润达到了102亿美元。对于这些大腕来说花个几十亿并购一家小公司完全不是事。虽然它们不缺钱,但是逐利性永存的它们依然在绞尽脑汁开源。说到这我们先看一下另外一组数据,2014年最赚钱的药物,首名:修美乐(Humira)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2014年销售额125亿美元,第三名:Remicade,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2014年销售额92.4亿美元,第四名:美罗华(Rituxan),利妥昔单抗(rituximab)2014年销售额86亿美元。大量单抗药物制霸榜单,昭示着生物制药的伟大“钱”景。结合之前所提到制药巨头们的财大气粗,有谁不想用几十亿的前期投资换得每年摇钱上百亿的一棵摇钱树呢?
角度二:小型生物技术公司
站在作为被收购对象的小型初创型生物技术公司的角度上,抱大腿何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一方面,财大气粗的制药业巨头在其药品研发生产线上依然存在着明显缺陷,它们都急需来自于外部的生物技术帮助。另一方面,一种新药从开发备选到临床实验再到上市是一个极度漫长而又烧钱的过程(例如2014年辉瑞诺华施宝贵三家研发经费超过200亿美元),对于任何一家小型生物技术企业来说都是无法承受之重。所以,收购与被收购只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罢了。问题到这都还非常绿色和谐可循环,但是下一个角色加入马上使生物产业内并购变了味道,他们就是以华尔街为代表的行业外投资人们。
角度三:外部投资人
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只要有利可图,有空可钻,生物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也没啥不同。于是生物技术产业内的并购就给了他们这样一个赚快钱的机会。在火爆的并购市场推动下,他们加大对小型生物技术公司的投资,抬升企业价值。由于行业特性,小型生物技术公司要么被更大的公司收购,要么进行IPO,这时无论该公司被收购还是进行IPO融资,这些投资人都能大赚一笔,并且把赚来的钱马上投进下一个小型生物技术公司。有些人认为,这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循环系统,但谁又能保证,让雪球这样滚下去,不会砸到人呢?
最近浏览: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
- 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60家化工企业上榜,有哪些中国公司? 2019-08-12
- 食品安全与健康并行:第四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 2019-08-13
- 实验室里这35种试剂,千万不要直接碰! 2019-05-22
- 济南实验试剂厂家带您了解艾滋病进展研究描述 2019-08-07
- 玻璃仪器怎样储存,以及为何要用牛皮纸包? 2019-08-13
- 细胞培养中常用培养基及基本特性 2019-08-07
- 济南实验耗材经销商告诉你实验室玻璃仪器的发展趋势 2019-08-13